人人看人人拍国产精品,久久婷午夜福利,香蕉视观看在线a,国精产品九九国精产品

    1. <small id="rvyfc"><menu id="rvyfc"><font id="rvyfc"></font></menu></small>
      <sup id="rvyfc"><strong id="rvyfc"></strong></sup>

      北京

      當前城市:西安 (提示:根據城市首字母拼音快速查找并切換城市)

      熱門城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退休-預覽

          退休(retire ),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


          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是指領取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的年齡條件。按照現行規(guī)定,企業(yè)職工退休的條件是:

              (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實行勞動合同制后,在企業(yè)打破了干部與工人的身份界限,不論由干部崗位轉為工人崗位,還是由工人崗位轉為干部崗位,其退休年齡和條件均按現崗位的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xù)工齡滿10年的。

              (三)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由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統(tǒng)一由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縣級以上醫(yī)院負責醫(yī)療診斷,并出具證明,非指定醫(yī)院出具的證明一律無效。地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負責定期審核指定醫(y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作出鑒定結論。

              (四)因工致殘,由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提前退休

              近年來,在國有企業(yè)改革過程中實行了一些提前退休的優(yōu)惠政策,但這些政策不具有普遍性,其適用范圍僅限于國務院確定的111個“優(yōu)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的國有破產工業(yè)企業(yè)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三年內在壓錠任務的國有紡織企業(yè)中,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紡紗、織布工種的擋車工等。

              另外,對于在特殊工種崗位工作的職工,其在該崗位上的工作年限可以多折算連續(xù)工齡。具體規(guī)定是:

              (一)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三十二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華氏一百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者,計算其本企業(yè)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均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

              (二)在提煉或制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yè)中及其他化學、兵工工業(yè)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者,計算其本企業(yè)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均作為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須注意的是,在進行社會統(tǒng)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個人賬戶之前,職工從事國家確定的特殊工種的工作年限是否折算工齡和視同繳費年限,可由各省級政府根據本地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如果折算工齡,其折算后增加的視同繳費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實行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并建立個人賬戶之后,職工從事特殊工種的工作年限在計發(fā)養(yǎng)老保險待遇時不能再折算工齡。

              另外,對職工出生時間的認定,我國實行居民身份證和職工檔案相結合的辦法。當本人身份證與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不一致時,以本人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準。

          域外介紹

          大多數發(fā)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美國和德國在今后幾年內將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這些國家鼓勵人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時繼續(xù)留在崗位上。英國人的口頭禪是“50歲創(chuàng)業(yè)才開始”。而樹立在德國科隆市大街上一家公司的廣告詞本身就已經彰顯西方國家在老年人問題上觀念的轉變:“55歲太老了?我們連65歲的人都雇呢。”

          芬蘭

          65歲退休領取的養(yǎng)老金比60歲退休最高可多出40%。美國人到了退休年齡但仍愿意堅持工作的,每多工作一年就獎勵10余個百分點的退休金,直至正式退休。其實,近幾年美國已經多次調整了退休年齡,退休年齡規(guī)定是65歲6個月,以后每年延長兩個月,直到延長到67歲為止。前不久,美國參議員哈格爾已經提出了一個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8歲的議案。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一方面,西方國家的政府對養(yǎng)老金的巨額缺口和老年社會的到來已經感到“驚恐”;另一方面,公司的決策者們目前正在重新審視退休人員的使用價值,并熱衷于對老年人的“余熱”進行開發(fā)。據美國勞工部統(tǒng)計,在1994年至2004年間,65至69歲年齡段的老年男性就業(yè)率從27%上升到33%,女性就業(yè)率也從18%上升至23%。

          美國

          經濟蕭條及隨后的緩慢復蘇,使許多美國人的退休后生活前景黯淡,還只有專家和政策制定者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以來,對老齡化人群未來長期生活保障問題的憂慮聲音就一直存在,2008年金融危機又吞噬了40%的美國人私人財富,隨之而來的長期高失業(yè)率及低利率環(huán)境,使這一憂慮更加現實,盡管股市表現不俗,幾近創(chuàng)下紀錄,但大部分收益卻流向了較富有的美國人,而他們是無需為退休后生活發(fā)愁的。

          年齡研究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fā)的《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國發(fā)[1978]104號)規(guī)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xù)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xù)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xù)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致殘,經醫(yī)院證明(工人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guī)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xù)后,停發(fā)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返聘問題

          我國已開始進入老齡社會,隨著身體健康、學識增加、觀念轉變,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士進入就業(yè)市場,通過返聘,再創(chuàng)業(yè)、從事義務活動、志愿者活動,或再就業(yè)等。更加豐富的退休生活將成為常態(tài),對社會運行將產生重大影響。一覽職通車為退休人士發(fā)揮余熱,提供了最有利的返聘渠道。

          【一】《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fā)〔1996〕354號。

          13、已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xié)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y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我國勞動法規(guī)定的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60周歲,達到此年齡的勞動者應屬于退休人員、享受社會養(yǎng)老保險待遇。但是,我國法律并未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60周歲以上勞動者建立用工關系,是勞務關系(非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第44條(二)項規(guī)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7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fā)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3] 。

          【二】《勞動部辦公廳對《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fā)[1997]88號

          二、關于離退休人員的再次聘用問題。各地應采取適當的調控措施,優(yōu)先解決適齡勞動者的就業(yè)和再就業(yè)問題。對被再次聘用的已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根據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fā)〔1996〕354號)第13條的規(guī)定,其聘用協(xié)議可以明確工作內容、報酬、醫(yī)療、勞動保護待遇等權利、義務。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聘用協(xié)議的約定履行義務,聘用協(xié)議約定提前解除書面協(xié)議的,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未約定的,應當協(xié)商解決。離退休人員聘用協(xié)議的解除不能依據《勞動法》第28條執(zhí)行。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發(fā)生爭議,如果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

          雙方自行協(xié)議工作內容、報酬、醫(yī)療、勞動保護待遇等權利、義務。對于社保、住房公積金等,可以補貼也可以不補貼,根據企業(yè)情況自己決定,返聘人員貢獻大,企業(yè)離不開就協(xié)商補貼一些,返聘人員可有可無,當初返聘協(xié)議沒有這些補貼內容的,也可以拒絕補貼.

          【三】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二項的規(guī)定,勞動者開始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即辦理退休),勞動合同終止。因此勞動者退休后被用人單位返聘,雙方形成的關系,不是勞動關系,不受〈勞動合同法〉調整。雙方的權利.義務由雙方協(xié)商一致約定。

          【四】如在返聘時發(fā)生傷害事故,若有約定就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則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人事部、科技部、勞動保障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協(xié)關于進一步發(fā)揮離退休作業(yè)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的通知》第四條規(guī)定:“離退休專業(yè)技術人員受聘工作期間,因工作發(fā)生職業(yè)傷害的,應由聘用單位參照工傷保險的相關待遇標準妥善處理;因工作發(fā)生職業(yè)傷害與聘用單位發(fā)生爭議的,可通過民事訴訟處理。”

          對于退休勞動者而言,其本人或死亡退休勞動者的繼承人索賠的范圍不僅要圍繞人身損害賠償數額本身,還應綜合考慮退休勞動者的所有相關情況從而得出更為全面的賠償項目和賠償要求,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具體如下:

            根據我國社保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因此在退休勞動者的原用人單位已經為其依法繳納社保的情況下,退休勞動者發(fā)生因病或其他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有權從社保機構獲得相應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具體金額由各地社保部門規(guī)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退休勞動者的原用人單位在未為勞動者繳納社保的情況下,退休勞動者無法獲得上述費用。但是根據根據勞動法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tǒng)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yǎng)老金、醫(y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fā)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fā)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因此發(fā)生了該種情況,退休勞動者的遺屬可以通過訴訟方式向用人單位要求養(yǎng)老金損失、喪葬補助和撫恤金以及退休后的醫(yī)療費損失。

          推遲退休

          政府有關方面不斷釋放出“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意向,在社會上引起持續(xù)熱議。對此,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全國(港澳臺除外)范圍內進行民意調查,2013年6月4日公布結果顯示,過半受訪者反對延長退休年齡,多數主張按規(guī)定年齡退休。

          對于要延長退休年齡,54%的受訪者表示反對,而表示支持的為26%。其中多數受訪居民主張“按規(guī)定年齡退休”,達60%;而主張“提早退休”者為17%;主張“晚幾年退休”者僅為10%。

          調查顯示,主張“提早退休”者中,最多人是想“提早享受生活”,比例為45%;其次是“工作辛苦”,為37%;再次是“為年輕人讓路”,為34%。而主張“晚幾年退休”者,理由主要是“健康狀況允許”,和“退休生活無聊”。

          分析發(fā)現,單位、企業(yè)或他人聘用的受雇人群最為反對延長退休年齡,比例高達64%,在各人群中最高。同時,“31-40歲”中青年人和“41-50歲”中年人想“提早退休”的比例同為23%。前者最主要是想“提早享受生活”,而后者則是因“工作辛苦”。

          據美國權威民調機構蓋洛普最新民調顯示,在美國年齡越大的人越希望晚幾年退休,中青年與中年人該比例也有38%。相反在我國,該年齡段人群中不少人希望提前退休,想晚幾年退休的只有10%。

          案例分析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是否可以主張誤工費

          【案情】:

          2013年2月24日,高某駕駛著小轎車在城關區(qū)白銀路自西向東行駛,當其行駛至甘肅日報社附近時,高某駕駛不慎導致車輛失控,撞向了在路邊行走的曹某,曹某被撞倒受傷,其小腿骨折。事發(fā)后,交警部門作出事故責任認定,高某負事故全部責任,曹某不負責任。曹某因該交通事故先后花去醫(yī)療費、護理費等幾萬元。由于雙方未能就損害賠償事宜協(xié)商一致,治療結束后,曹某于3013年5月7日向城關區(qū)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請求法院判令高某向其支付醫(y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誤工費等費用共計49800元。

          【庭審爭議焦點】:

          城關區(qū)法院受理該案后依法通知雙方進行了開庭審理,在庭審中,被告對原告要求其賠償的醫(y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以及營養(yǎng)費等費用基本認可,雙方對上述費用不存在大的爭議,但對原告的誤工費主張,被告持不同的意見。

          被告認為:誤工費是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導致其無法從事正常的工作或勞動而減少的收入,所謂“正常的工作或勞動”是指國家法律保護的工作或勞動,是指在法定工作年齡內的人所從事的工作或勞動,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才能享受誤工費賠償。根據我國法律的規(guī)定,男性年滿60歲就達到退休年齡。本案中姜某已年超過60歲,已超出法定工作年齡,談不上有誤工損失,因而其誤工費的賠償請求不應當予以支持。

          原告認為:雖然原告已過60歲的退休年齡,但其仍然受雇于蘭州某建筑公司從事某路段施工勞動,并且該建筑公司每月向其支付固定收入3200元,交通事故導致其腿部受傷,無法從事原有的勞動,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收入,客觀上造成了其誤工損失,法院應當支持原告誤工費的訴訟請求。

          筆者贊同原告的主張。

          誤工費是指賠償義務人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完全治愈這一期間(誤工時間)內,因無法從事正常工作而實際減少的收入。如果受害人雖然受到了傷害,但其實際收入沒有減少,義務人不應當賠償誤工費?!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9條規(guī)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yǎng)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3條規(guī)定:“受害人的誤工日期,應當按其實際損害程度、恢復狀況并參照治療醫(yī)院出具的證明或者法醫(yī)鑒定等認定。賠償費用的標準,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工資標準或者實際收入的數額計算。受害人是承包戶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其誤工費的計算標準,可以參照受害人一定期限內的平均收入酌定。如果受害人承包經營的種植、養(yǎng)殖業(yè)季節(jié)性很強。不及時經營會造成更大損失的,除受害人應當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外,還可以裁定侵害人采取措施防止擴大損失。” 《侵權責任法》第16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1款規(guī)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y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yǎng)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第20條規(guī)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y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xù)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yè)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以上法律均未對受害者獲得誤工費賠償的年齡作出限制性規(guī)定,即只要是受害人遭受侵害,客觀上因侵害的發(fā)生導致誤工而致其收入實際減少,不必考慮受害者的年齡等因素,均有權要求侵害人賠償誤工費。

          法定的退休年齡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原則批準,現在仍然有效的《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fā)〔1978〕104號)文件所規(guī)定的退休年齡?!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yè)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業(yè)離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發(fā)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fā)[1999]10號文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3月9日發(fā)布了《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guī)定辦理企業(yè)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fā)〔1999〕8號),通知指出:國家法定的企業(yè)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致殘,由醫(yī)院證明并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退休年齡是國家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和勞動權利而做出的規(guī)定,是國家對職工的一種待遇。勞動法等法律也并沒有禁止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員接受用人單位聘用、返聘,也沒有禁止退休人員從事個體或私營企業(yè)的經營。勞動權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不可剝奪的權利,達到退休年齡只是意味著職工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享受退休待遇,并不是指達到退休年齡的人不能從事勞動或其從事的勞動不受法律的保護。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所從事的勞動仍然受到法律的保護,只是當其與用人單位發(fā)生糾紛時通常按勞務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處理罷了。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勞動者勞動能力減弱和喪失的年齡也在大大遲延,現在社會上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許多人還在繼續(xù)從事勞動。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六七十歲的人仍然承包耕種責任田,依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計,他們仍然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主力。當前,保護已達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的勞動權,可以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所以,以年齡作為受害者是否可以獲得誤工費的依據,既無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也與我國的國情和實際不相符。

          本案中原告雖已超過了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但事發(fā)前仍受雇于某建筑公司能從事體力勞動,依靠自己的勞動每月取得固定的收入。因此,原告完全可以依據《民法通則》及《解釋》的相應規(guī)定,向本案的賠償義務人索賠因誤工而減少的收入,法院也應當支持其誤工費的訴訟請求。

           


          相關問答

          一鍵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