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
編輯: 問法網小編
2015-07-25 17:37:53
閱讀數(shù):1223
導讀: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朝最優(yōu)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zhàn)中
發(fā)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于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干部”等,皆始于梁啟超先生。
梁啟超于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在將近36年的政治活動又占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每年平均寫作達39萬字之多,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他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
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完備。《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fā)動“史學革命”。
歐游歸來之后,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指導范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
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變法通議》等。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chuàng)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
翻譯文學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梁啟超的文章風格,世稱“新文體”。這種帶有“策士文學”風格的“新文體”,成為五四以前最受歡迎、模仿者最多的文體,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梁啟超寫于1905年的《俄羅斯革命之影響》,文章以簡短急促的文字開篇,如山石崩裂。
在書法藝術方面,梁啟超早年研習歐陽詢,后從學于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
主要作品:《少年中國說 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敬業(yè)與樂業(y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民說》、《飲冰室主人自說》、《中國文化史》、《飲冰室主人全集》、《李鴻章傳》、《
王安石傳》、《飲冰室合集》、《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唐代
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
二、個人成就
1.賦稅思想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我國19、20世紀之交
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著名宣傳鼓動家。他主張賦稅的征收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實行輕稅、平稅政策,而反對與民爭利的“固民所急而稅”的傳統(tǒng)觀點。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視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之郵政之類是也。”他提出應仿效英國實行平稅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強。這是一種把經濟發(fā)展放在首位,財政
稅收放在其基礎之上的觀點,對當時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梁啟超認為
公債也是一種賦稅,所不同的是“租稅直接以賦之于現(xiàn)在,而公債則間接及賦之于將來”,“不過將吾輩今日應負之義務,而析一部分以遺諸子孫云爾”。但他承認公債對經濟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租稅盡其力于一時,公債將纖其力于
多次”,因此他認為公債雖然增加了后代的負擔,但也有利于后代。
2.學術貢獻
1918年與張君勱至歐洲游歷,各處講學。一生于目錄學貢獻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學書目表》在分類、著錄上有創(chuàng)新,類分學、政、教,實有“西學”、“政學”兩類,這個分類體系,突破了被訂為“永制”的四部分類體系,為近代西方圖書分類法的輸入和我國新分類法的產生開辟了道路。該目著錄西學書籍400種,西政書籍168種,1896年成書。其他目錄學著作有《西書提要》、《東籍月旦》、《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讀書分月課程》、《東原著書纂校書目考》、《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佛經目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漢書藝文志渚子略考釋》等10余種。為學無所不窺,對圖書館學有獨到見識。他認為應建設“中國的圖書館學”,以現(xiàn)代西方的圖書館學理論施之于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的改造,即是目錄學的科學化。積極倡導圖書館事業(yè),1922年,發(fā)起建立“松坡圖書館”,出任館長。1925年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成立,任
董事部部長,并發(fā)表《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成立會演說辭》,提出了他對中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方向的見解。后任京師圖書館館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欲
編纂《中國圖書大辭典》,相當于中國圖書古今總志,“作古今典冊總匯之簿錄”,惜未完成而逝。其藏書頗豐,“海棠書屋”、“飲冰室”有書44470余冊,2830余種,還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筆記等。梁廷燦等人編有《飲冰室藏書目初編》,著錄古籍13000余種。1929年全部移交給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特辟“梁啟超紀念室”以志紀念。
三、人物評價
黃遵憲: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于此者矣。
吳其昌:文體的改革,是梁啟超最偉大的功績,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
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里設立專章分析梁啟超的思想,認為其新民說的主旨是要建設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標準,在利群,要有國家思想、權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進取冒險的精神,中國數(shù)千年不進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礙未鏟除,所以要破壞。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他并指出,梁啟超的這種思想,“實代表西洋資本社會的思想,與數(shù)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北平大北書局1935年版,第50頁) 在對梁啟超的總體評價上,
作者認為:“梁氏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貢獻,不如在學術史貢獻之大,在思想史上的貢獻,創(chuàng)設不如康有為,破壞不如譚嗣同,而其思想多來自康、譚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貫,隨時轉移,前后矛盾,然其影響甚大,則因其文筆生動,宣傳力大。”
毛澤東:梁啟超一生有點像虎頭蛇尾。他最輝煌的時期是辦《時務報》和《清議報》的幾年。那時他同康有為力主維新變法。他寫的《變法通議》在《時務報》上連載,立論鋒利,條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駢體、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傳誦一時。他是當時最有號召力的政論家。
郭沫若:平心而論,梁任公地位在當時確實不失為一個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國的封建制度被資本主義沖破了的時候,他負戴著時代的使命,標榜自由思想而與封建的殘壘作戰(zhàn)。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氣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換句話說,就是當時有產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他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績實不在章太炎輩之下。
蕭公權:“綜其一生,悉于國恥世變
中度過,蒿目憂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壯以迄于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享年雖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則云變波折,與清末民初之時局相響應。梁啟超以“善變”聞名于世。從戊戌年的變法開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創(chuàng)辦《新民叢報》,宣傳“新民”思想,為開啟民智鼓與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國參與政治,兩次討伐復辟,再造共和。他
繼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并將這一傳統(tǒng)轉變成新的人格和社會理想,在不斷的“變”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終不變,“其方法雖變,然其所以愛國者未嘗變也”。
四、個人名言
2、何時睹澄清,一灑民生艱? 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
3、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4、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5、心安理得,海闊天空。
6、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
7、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瀏覽的。
8、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9、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10、成功自是人權貴,創(chuàng)業(yè)終由道力強。
11、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12、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13、成功大易,而獲實豐于斯所期,淺人喜焉,而深識者方以為吊。
14、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15、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16、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
17、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18、科學的根本精神,全在養(yǎng)成觀察力。
19、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瀏覽的。
20、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
21、科學的根本精神,全在養(yǎng)成觀察力。
22、師范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
23、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
24、成功自是人權貴,創(chuàng)業(yè)終由道力強。
25、為學當有實功,有實用。
26、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于約。
27、歷覽各國產業(yè)發(fā)達這順序,皆以農為本。
28、今之機器之用大進,人力可以勝天。
29、資本主義社會里的民主是一種殘缺。
30、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
31、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
32、我們一面要養(yǎng)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yǎng)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于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