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審限 2023-07-10 13:55:28
一審審限,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起訴、自訴或者檢察機關的公訴,對該案進行第一次審結的法定期限。
訴訟時效也稱“消滅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權利的制度。
在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可見,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獲取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定時間界限。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權利人在此時間內享有依訴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的權利;二是這一權利在此時間內連續(xù)不行使即歸于消滅。
訴訟時效作為依法得以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民事法律事實,具有如下法律特點,區(qū)別于其他民事法律事實:
1、訴訟時效具有嚴格的法律強制性。即有關訴訟時效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屬于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其內容(時效期間長度、適用條件和適用范圍)一經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就必須遵守執(zhí)行,當事人不得以其意思排斥訴訟時效規(guī)定的適用,協議變更法定的訴訟時效制度的內容或者約定預先放棄時效利益等均為法律所禁止。
2、訴訟時效屬于民事法律事實中的事件,以法定的事實狀態(tài)——權利人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的連續(xù)存在作為適用依據,不為當事人的意志所決定,故不同民事法律事實中的行為。
3、訴訟時效產生的法律后果是消滅了權利人的勝訴權,故區(qū)別于以當事人取得民事權利為后果的取得時效和消滅實體為法律后果的除斥期間。
訴訟時效期間分為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和特殊訴訟時效期間。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指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外的,所有民事法律關系都適用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特殊訴訟時效期間適用于法律、法規(guī)特別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關系。
一般訴訟時效,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guī)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guī)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這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二年。
特別訴訟時效,指針對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關而制定的訴訟時效。特殊時效優(yōu)于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guī)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規(guī)定:“法律對時效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法律規(guī)定。”
特殊訴訟時效可分為以下三種:
1、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guī)定:“下列時效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2、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環(huán)境保護法》第42條“因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起時計算。”及《海商法》第265條“有關船舶發(fā)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fā)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fā)生之日起六年。”規(guī)定訴訟時效為3年
《合同法》第129條“第一百二十九條 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為4年。
3、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guī)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guī)強制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只適用于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因此下列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
1、人身權的請求權
3、抗辯權
4、形成權
5、存款本息的請求權具有無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隨時請求金融機構兌付的特殊性,如果適用訴訟時效,會關系到民眾的生存利益,對于民眾的生存利益會帶來深刻影響,也不符合這個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適用。
6、認購人是基于對國家和對金融機構的信賴購買債權的,他的投資具有類似于儲蓄的性質,所以由國債和金融債產生的支付體系請求權不應該適用訴訟時效。
7、基于投資產生的繳付出資的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主要是考慮到充足的資本是企業(yè)開展對外經營活動的保障,也是對外承擔民事責任的擔保,足額出資也是公司法定義務,繳付出資請求權不應該受到時效的限制,否則有違公司資本充足的原則。
8、如果對物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那么,超過訴訟時效而被他人占有的財產就會成為無主物。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人身權、物權、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后權利人根據侵權行為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的請求權由于是債權,所以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guī)定,這種法律后果表現在:
1、訴訟時效屬于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guī)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后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因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后才能查明訴訟時效是否屆滿。當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訴訟時效屆滿并不消滅實體權利,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但是,權利人基于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后自愿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而且基于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存在,義務人在自愿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實體權利本身已因其他原因而消滅的,則履行義務的義務人可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返還。
關于訴訟時效的意義,應該有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不是處罰權利人不及時行使請求權的行為,更不是保護義務人不履行義務的行為,而是具有積極的法律意義。
1、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2、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有利于人民法院及時正確地處理民事糾紛。
一審審限 2023-07-10 13:55:28
一審審限,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起訴、自訴或者檢察機關的公訴,對該案進行第一次審結的法定期限。
答辯期間 2023-07-10 13:50:59
答辯期間,是指被告及其代理人向人民法院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的法定期間。
凍結期限 2023-07-10 13:46:06
凍結期限,是指司法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涉案財產實施限制其使用、流轉等措施的有效期限。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凍結存款期限最長為1年、查扣動產期限最長為2年、查凍不動產和其他財產期限最長為3年,且到期后可按照原來的期限續(xù)期。
公告期間 2023-07-10 13:45:01
公告期間,是指某一對象在被最終確定法律效力之前,由相關單位以各種方式向社會公眾或相關人員公布相關情況以收集異議的時間段。
民事訴訟送達 2023-07-10 12:55:42
民事訴訟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民事爭議的訴訟活動中,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的行為。
送達訴訟文書 2023-07-10 12:39:21
送達訴訟文書,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將在訴訟過程中由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提交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法院對該案件做出的有關文書送交受送達人。
二審審限 2023-07-10 11:47:52
二審審限,是指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判決的上訴案件進行審結的法定期限。
人民法院指定期間 2023-07-10 11:27:35
人民法院指定期間,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過程或者執(zhí)行過程中,依職權指定完成某項訴訟行為的期限。
調解期間 2023-07-10 10:47:36
調解期間,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義務,在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有關組織主持下,自愿進行協商,通過教育疏導,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期限。
訴訟時效期間 2023-07-10 10:39:42
訴訟時效期間,是指權利人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guī)定其勝訴權便歸于消滅的法定期間。在我國,一般情況下,訴訟時效為兩年。最長時效為二十年。特殊時效具體依據法律規(guī)定。
解決了105W+個問題
今日咨詢:0條,律師解答:0次
你好,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