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時制度
編輯: 問法網(wǎng)小編
2015-05-20 11:08:47
閱讀數(shù):469
導讀:工時制度,即工作時間制度。我國目前有三種工作時間制度,即標準工時制、綜合計算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
三種工時制度的定義及特點
標準工時制度,是指用人單位和一般職工普遍實行的基本工時制度。我國現(xiàn)行的標準工時制度是職工每日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的標準工時制度。
其特點是:標準工時單位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如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一般每天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顯然,標準工時的工作時間比較固定,且延長工作時間有明確嚴格的限制條件。
綜合計算工時制,是指以標準工作時間為基礎,以一定的期限為周期,計算工作時間的工時制度。
其特點是:①一般以月、季、年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 ②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當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nèi),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nèi)的總實際工作時間應當不能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 ③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的,無論勞動者平時工作時間為多少,只要在一個綜合工時計算周期內(nèi)的總工作時間數(shù)不超過以標準工時制計算的應當工作的總時間數(shù),既不視為加班。若超過,則超過部分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按《勞動法》規(guī)定支付報酬,且延長時間的小時數(shù),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不定時工時制,又稱不定時工作制是一種因工作性質(zhì)和工作職責的限制,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不能受固定時數(shù)限制,而直接確定職工勞動量的工作制度。
其特點是:對于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用人單位應按勞動法的規(guī)定,參照標準工時制核定工作量并采用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chǎn)、工作任務的完成。
三種工時制計算加班方式
標準工時計算
日常加班=固定工資/21.75*加班天數(shù)*150%
雙休加班=固定工資/21.75*加班天數(shù)*200%
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固定工資/21.75*加班天數(shù)*300%
綜合工時計算
綜合計算工時制的加班只會在一定周期的工作時間超過標準的總額時,才會存在加班,且只能以150%的比例來計算加班費,在標準總額內(nèi)的時間,即使在某天或某周來看是超過了標準工作時間但也不計為加班。但在法定節(jié)假日工作還是視為加班,按法定的標準支付300%的工資。
備注:以年為計算周期為例”,全年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20.83(全年平均月工作天數(shù))* 8 * 12 = 1999.68小時
以季度為周期為例,季工作時間不得超過:20.83*8*3=499.92小時
以月度為周期為例,月工作時間不得超過:20.83*8=166.64小時
以周為周期,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
不定時工時制計算
凡經(jīng)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準,用人單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崗位的勞動者,在明確工作量的前提下,其本人的工作和休息時間可以自主安排,用人單位對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因工作需要,不論是延長勞動時間、休息日、法定節(jié)假日工作,可不支付加班工資。
哪些行業(yè)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
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yè)等行業(yè)中因工作性質(zhì)特殊,需連續(xù)作業(yè)的職工;
地質(zhì)及資源勘探、建筑、制鹽、制糖、旅游等受季節(jié)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yè)的部分職工;
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如,12580、114、10086等)。
哪些人員可以實行不定時工時制?
企業(yè)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企業(yè)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zhì)特殊,需機動作業(yè)的職工;
其他因生產(chǎn)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實行綜合或不定時工時制審批流程
1、企業(yè)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的請示和申報表(網(wǎng)上下載);
2、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及復印件;
3、企業(yè)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的實施方案,其內(nèi)容包括: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的具體工種或崗位、職工數(shù)量、實施周期、申請期限、工資支付和休息休假辦法、勞動保護和安全衛(wèi)生條件措施等;
4、企業(yè)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工會組織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實施方案的書面意見以及公示情況的報告。
以上資料準備齊全后到勞動行政部門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