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性賠償責任
編輯: 問法網(wǎng)小編
2015-03-30 09:36:06
閱讀數(shù):351
導讀:懲罰性賠償(punitivedamages),又稱示范性賠償(examplarydamages)或報復性賠償(vindictivedamages),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賠償數(shù)額超出實際的損害數(shù)額的賠償。
一、懲罰性賠償的功能
懲罰性賠償是由補償性賠償部分加懲罰性賠償部分組成,因此,它除具有一般賠償損失的功能外,還有著自己獨特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受害人的超損失賠償功能,二是對不法行為人的懲罰、遏制功能。
1、懲罰性賠償對受害人的超損失賠償功能。傳統(tǒng)民法上的“損害賠償之最高指導原則在于賠償被害人所受之損害,俾于賠償之結(jié)果,有如損害事故未曾發(fā)生者然”,即損害賠償的目的是使受損害的權利恢復到被侵害以前的狀態(tài)。懲罰性賠償除了包括體現(xiàn)傳統(tǒng)民法上損害賠償功能的補償性賠償部 分外,還包括體現(xiàn)懲罰性質(zhì)的懲罰性賠償部分,這就突破了傳統(tǒng)民法上損害賠償?shù)?ldquo;最高原則”,其結(jié)果是,受害人因法律的規(guī)定,通過懲罰性賠償,獲得了較受害 前更多的“利益”,即賠償?shù)哪康氖鞘故軗p害的權利增值。也就是說,懲罰性賠償是一種超過實際損失額而給予的賠償。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拇隧椆δ埽械膶W者認為 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第一,提供補償性賠償對精神損害不能提供的救濟;第二,在受害人人身受到傷害而損失很難證明的情況下,更充分地補償受害人遭受的損害;第 三,補償受害人提起訴訟所支付的各種費用。
前述第一方面的體現(xiàn)實乃最初的懲罰性賠償?shù)墓δ?,即?a href="/wiki/term-3431.html" class="taglink">精神損害賠償的 替代,而非今天我們所說的懲罰性賠償?shù)墓δ?;第二方面的體現(xiàn),實乃因損失難以證明,而采取變通的方法計算損失,其賠償結(jié)果只相當于補償性賠償部分,并無懲 罰性賠償部分;第三方面的體現(xiàn),由于有些國家規(guī)定對訴訟等費用并不計算在賠償范圍之內(nèi),所以是懲罰性賠償超損失賠償功能的體現(xiàn)之一。鑒于此,筆者認為,懲 罰性賠償?shù)某瑩p失賠償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二個方面:第一,補償性部分對受害人的實際損失予以“等值”賠償,實際損失包括物質(zhì)損失和精神損失;第二,懲罰性 部分在受害人受損范圍之外,提供超損失的賠償,并對受害人在補償性部分不能得到的、受害人為獲得賠償而支付的費用予以補償。
2、懲罰性賠償對不法行為人的懲罰、遏制功能。傳統(tǒng)民法上的損害賠償乃補償性賠償,其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交易,即不法行為人以一定數(shù)量的賠 償額交換等值的受害人的權益。也就是說,這是以受害人的某種特定權利為標的而進行的未達成合意的一種強制交易。不法行為人對其不法行為所支付的總對價僅為 部分受害人權利的價值,而非其獲取的總價值。由于不法行為人所獲取的總價值往往大于獲得賠償?shù)氖芎θ藱嗬膬r值,使得不法行為人在賠償之外尚有“剩余”,在不法行為人的全部不法行為與所有受害人之間形成總體上的不平等交易,不法行為人通過其行為在總體上獲得“不當?shù)美?/a>”??梢姡⒂^上的補償性賠償并不能在宏觀上達到遏制不法行為的目的。懲罰性賠償除給予受害人補償性賠償部分外,還在損失之外給予受害人懲罰性賠償部分。如果能確定不法行為的成本及預期的賠償率,在此基礎上再確定一個合理的懲罰比例或數(shù)額,進而確定合理的懲罰性賠償,以使不法行為人在總體上無利可圖,甚至獲得負收益, 那么,這種交易在總體上就是平等的,甚至是受害人在總體上獲得剩余的交易。即通過對主張索賠權利的受害人給予懲罰性賠償,使不法行為人向主張權利者支付等 于或大于所有受該不法行為人損害的人應獲的賠償額,以達到制裁、遏制不法行為人的目的。在無利可圖,甚至是獲取負收益的情形下,理性的行為人就會放棄其行 為??梢?,微觀上的懲罰性賠償在宏觀上具有懲罰、遏制理性行為人的功能。對于非理性的行為人,無論法律如何規(guī)定懲罰性賠償,只對其有懲罰性而不具有遏制功 能。懲罰性賠償對不法行為人的懲罰、遏制功能是通過以下兩方面實現(xiàn)的:第一,通過超損失的懲罰性賠償,提高受害人獲取賠償?shù)姆e極性以及不法行為賠償率來實現(xiàn);第二,通過加重不法行為人的賠償負擔,懲罰過去的行為并“以此作為一個樣板遏制未來類似的行為”。
二、懲罰性賠償?shù)奶卣?/h2>
作為民事責任重要形式之一的懲罰性賠償,其重要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一)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姆梢?guī)定具有公私混合法性質(zhì)。懲罰性賠償?shù)闹饕康脑谟谕ㄟ^對行為人的懲罰來維護社會利益,是國家為自身需要而 作出的強制性干預結(jié)果,盡管也有因無形損害而對受害人提供慰籍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國家為了對違法行為人進行懲罰、預防的需要,體現(xiàn)了懲罰性賠償?shù)?a href="/wiki/term-5969.html" class="taglink">公法性。 但懲罰性賠償畢竟包含著為受害人提供慰籍性救濟的一面,其主體雙方本身地位平等,并且賠償金又是支付給受害人的,體現(xiàn)了懲罰性賠償?shù)?a href="/wiki/term-5970.html" class="taglink">私法性。
(二)認定是否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基礎是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一般而言,是否承擔補償民事責任,主要看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在客觀上造 成了一定的損害后果,至于行為人主觀過錯程度則相對次要;而是否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認定基礎是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程度,其重要內(nèi)容是行為人主觀過錯程度, 至于行為人實際造成的損害后果則相對次要,即便需要考察實際損害后果,其目的也在于評價主觀惡性程度。行為人主觀惡性程度的高低主要從兩方面來確定;一是 行為人主觀過錯程度,即是故意還是過失;二是行為人希望發(fā)生損害后果還是預見可能發(fā)生損害后果而未能避免。
(三)懲罰性賠償是嚴厲性程度最高的一種民事責任形式。懲罰性賠償是在承擔補償性民事責任基礎上承擔的增加賠償責任,其用意在于涉及責 任人的精神痛苦,即國家通過強制性手段對責任人財產(chǎn)施加損失以達到懲罰之功效。而補償性民事責任一般并不有意識地涉及責任人的精神痛苦,它是嚴格按照民事 主體平等性的要求來給予相應的救濟,即損害什么補償什么,損害多少補償多少。盡管客觀上也會給責任人帶來精神壓力,但這并不是補償?shù)谋旧砟康摹R虼?,懲罰 性賠償與補償性民事責任形式相比,其嚴厲性程度要高。
(四)懲罰性賠償是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一種民事責任形式。筆者認為,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懲罰,這是懲罰性法律責任的共同原則,懲罰性賠償也不應 例外。對于懲罰性賠償?shù)姆梢?guī)定必須做到:首先對于什么或哪類行為在什么情況下適用懲罰性賠償由法律作出明確規(guī)定;其次是對懲罰性賠償金的數(shù)額或者界限或 者計算方法作出明確規(guī)定;最后關于懲罰性賠償?shù)姆蓷l文必須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棱兩可。以此限制法官的自由擅斷。不過,在英美法系國家 的法院中,他們的確作出過數(shù)額驚人的懲罰性賠償判決,體現(xiàn)了任意性,但懲罰性賠償?shù)哪康牟⒉皇亲屖芎θ俗兂杀┌l(fā)戶,英美法系國家也不主張陪審團在判決中作出數(shù)額過高的懲罰性賠償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