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2023-06-21 02:02:27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是指專利權人、專利申請人或者其他權利人作為讓與人,許可受讓人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受讓人支付約定使用費所訂立的合同。
侵權行為形態(tài)是制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是依據不同的標準對侵權行為做出的不同分類,這對于明確專利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責任構成等專利侵權責任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專利侵權的具體形態(tài)根據《專利法》可分為二類:
(一) 實施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未經權利人許可;(2)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根據《專利法》第11條的規(guī)定,具有以下三種具體形式:
1、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fā)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
2、使用他人發(fā)明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3、制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ǘ┘倜八藢@袨?/p>
此類專利侵權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根據《實施細則》第84條規(guī)定,有以下四種形式:
1、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
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另外,《專利法》第59條還規(guī)定了另一種違法行為,即“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此種行為不是專利侵權的表現形態(tài),也就不是專利侵權,不承擔專利侵權責任,僅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予以處罰。
除法律規(guī)定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另兩種侵權行為:一個是“過失假冒”,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這時,該行為即使無假冒故意,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另一個是“反向假冒”,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注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應向被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是指在行為人的行為或物件致人損害的情況下,根據何種標準和原則確定行為人的侵權民事責任。在民法領域有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等不同的形式,那么,在專利侵權中其歸責原則是什么呢?
根據TRIPS協議第45條第2款的規(guī)定:“在適當場合即使侵權人不知道或無充分理由應知道自己從事之活動系侵權,成員仍可以授權司法當局責令其返還所得利潤或令其支付法定賠償額,或二者并處。”這應當屬于無過錯責任原則,但不是絕對的,還應該注意其中的“在適當場合”這一限定條件。我國專利法沒有采用絕對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在某些場合用了一種混合的歸責方法——即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相結合。
我國《專利法》第63條第2款規(guī)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 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銷售或使用者只有符合“不知道”且“來源合法”時,才可以免除賠償責任,但應注意的是仍然 構成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的責任。也就是對善意的銷售或使用者來說,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賠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這種混 合原則的使用范圍不能延及制造或進口專利產品的行為。專利法對專利產品的制造和進口采用的是“絕對保護”,制造或進口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與行為者的主觀意圖 無關。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過錯不是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在確定行為人的侵權責任時,對停止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而賠 償損失責任則按不同的場合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對同一專利侵權行為可以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來確定不同的民事責任,這與傳統(tǒng)理論對侵權行為歸責原 則的認識相比,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通常包含四個方面:違法行為,損害結果,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有過錯。那么對于專利侵權責任,其構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址傅膶ο髴窃谖覈碛袑@麢嗟?a href="/wiki/term-7532.html" class="taglink">有效專利。即首先是中國專利,而不是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的專利,因為專利是有地域性的,依據某國或某地區(qū)的法律獲得的專利權,只能在該國或該地區(qū)有效,并受到保護。其次,專利是有有效期的,在我國發(fā)明專利的有效期是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是10年,只有在保護期內專利權人才有獨占權,如果過了有效期,則該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進入了共有領域,任何人都可實施,也就不存在專利侵權問題了。另外,如果專利因為其他原因被撤銷或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被視為自使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但應該注意的是我國《專利法》第63條規(guī)定了五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包括:
1、專利權人制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2、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xù)制造、使用的;
3、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5、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 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以上五點即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guī)定,如果行為人不能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并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 為。如侵害人明知某產品為專利產品,卻擅自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該產品;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于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如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 不知自己獨立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已經被授予專利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相同,而使用或轉讓該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行為。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中,承擔侵權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為原則,但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63條第2款的規(guī)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一般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我國《專利法》第11條規(guī)定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被授予專利權后,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另外,關于損害結果,在專利侵權中不要求必須有實際損失為前提。因為權利人遭受的損失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既包括直接的損失,又包括間接的損失。前者表現為受到的直接經濟上損失和精神權利遭到損害,還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去出的直接費用。后者表現為權利人預期合理收入的減少,即通常所說的可得利益。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2023-06-21 02:02:27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是指專利權人、專利申請人或者其他權利人作為讓與人,許可受讓人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受讓人支付約定使用費所訂立的合同。
假冒專利罪 2015-10-27 09:50:09
指違反國家專利法規(guī),假冒他人專利,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假冒專利罪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專利法第五十八條所規(guī)定的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而冒充專利行為和專利侵權行為則完全被排除在刑罰處罰之外
專利 2015-06-23 21:30:26
專利即專利權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向發(fā)明人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內生產、銷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發(fā)明的排他權利。專利分為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專利權限制 2015-06-03 17:22:29
專利權的限制是指專利法規(guī)定的,允許第三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實施其專利,且其實施行為并不構成侵權的一種法律制度。
專利侵權糾紛 2015-06-03 17:19:32
專利侵權糾紛是指專利權人與未經其許可實施其專利的侵權行為人發(fā)生的爭議。這類糾紛較為普遍,處理方式也與其他糾紛不同。
專利權保護期限 2015-06-03 16:09:48
專利權期限是指專利權的法定有效時間。專利權在有效時間內受法律保護。根據專利法的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的法定有效時間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法定有效時間為10年。以上法定有效時間均自申請之日起計算。
專利權 2015-06-03 16:08:58
專利權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向發(fā)明人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內生產、銷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發(fā)明的排他權利。專利分為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侵權 2015-05-25 14:33:57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雖無過錯,但法律特別規(guī)定應對受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也屬于侵權行為。
專利技術 2015-02-12 09:02:29
專利技術,顧名思義,是指被處于有效期內的專利所保護的技術。
專利權終止 2015-02-10 10:00:02
專利權的終止是指專利權保護期限已滿或由于某種原因專利權失效。
解決了105W+個問題
今日咨詢:39條,律師解答:37次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在未被授予專利權的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屬于假冒專利的行為,可以來電溝通。
可能構成假冒專利罪,建議您咨詢專業(yè)刑辯所,歡迎來電溝通。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專利技術的,屬于“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你的情況涉嫌假冒專利罪,歡迎電話溝...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在未被授予專利權的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屬于假冒專利的行為,可以撥打頁面電話。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在未被授予專利權的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屬于假冒專利的行為,歡迎電話溝通。
因新產品制造方法發(fā)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制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因新產品制造方法發(fā)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制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根據《民訴解釋》第123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可以就案件中...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庭審活動錄音錄像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項規(guī)定,在庭審中,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紀律或者有關法律規(guī)定,破壞法庭秩序、妨礙訴訟活動順利進行的,庭審錄音錄像可以作...
根據法律規(guī)定,專利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不一致時,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專利無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指南》14、權利要求與專利說明書出現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該專利不符合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