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 2015-06-23 21:30:26
專利即專利權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向發(fā)明人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內生產、銷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發(fā)明的排他權利。專利分為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專利權人發(fā)現侵權行為后, 就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并就所受損害的程度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制止侵權行為和要求賠償的途徑大致有三種形式可供選擇:
一是協(xié)商解決
即專利權人與侵權行為人之問通過協(xié)商的辦法解決協(xié)商解決是在侵權行為已經發(fā)生的情況下, 專利權人已經掌握了一定證據如在市場上買到侵權產品或者得到侵權產品的銷售廣告和說明等, 初步認定侵權行為成立, 侵權行為人和專利權人都同意協(xié)商解決為前提而采取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通過協(xié)商解決的辦法解決專利糾紛最后所實現的結果大致有三種情況①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并賠償專利權人的損失②雙方簽訂許可協(xié)議, 使侵權使用轉為合法使用③協(xié)商不成。
二是請求專利管理機關處理
在當事雙方有一方不同意協(xié)商解決, 或就協(xié)商解決條件達不成共識或未經協(xié)商解決的情況下專利權人均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調解處理專利糾紛專利管理機關是我國專利制度的一大特色它是由國務院有 關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 其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調解和處理專利糾紛專利管理機關依據當事人的請求, 并依照簡易的民事訴訟程序及有關法規(guī)、法律, 以中間人的身份調解和處理專利糾紛專利管理機關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時候, 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 當事人對專利管理機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 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 專利管理機關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權人發(fā)現侵權行為后, 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具體走哪一條途徑, 完全由專利權人自己決定在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注意到不是任何一級、任何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因此專利權人在起訴之前先要弄清哪個法院有管轄權。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的規(guī)定,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經濟特區(qū)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及大連、重慶和青島市的中級人民法院是審理專利案件的一審法院,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為二審法院。專利侵權案件通常由人民法院的經濟審判庭負責審理。
所謂證明責任是指引起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構成要件事實處于真?zhèn)尾幻鳡顟B(tài)時,當事人因法院不適用以該事實存在為構成要件的法律,而產生的不利自己的法律后果的負擔。在一般的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是按照一定標準在原被告之間分配的,而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會出現一種證明責任倒置的情況?!?a href="/wiki/term-5106.html" class="taglink">專利法》第57 條第2款規(guī)定:“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制造方法的發(fā)明專利的,制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產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專利方法的證明”就是典型的證明責任倒置。
發(fā)明專利分為產品發(fā)明專利和方法發(fā)明專利,而由于制造方法只有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使用,要求權利人進入生產現場,進行調查,取得被控侵權人使用了專利方法的證據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從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出發(fā),根據證據距離將證明責任予以倒置。這與TRIPS協(xié)議的規(guī)定也是相一致的,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專利訴訟中。
侵犯專利權是違反《專利法》的,侵權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使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因為專利涉及到專利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所有關系和流轉關系,影響到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合法受讓人、被許可人的權益;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為了防范來自各方面的侵犯,有必要運用立法手段設置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包括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法律保護措施,確認權利,調整關系,維護秩序,保障有關專利的各種權利的實現。
專利權受到侵害時,不論是專利權人還是利害關系人都可以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專利管理機關按照行政程序處理侵權案件,這種行政程序一般來講比較簡單,處理較為迅速,節(jié)省人力物力。當然,當事人也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司法程序來處理,其中,行政程序不是終局裁決,當事人對行政處理不服的,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他在法定的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專利管理機關的決定的,專利管理機關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無論是行政程序還是司法程序,其處理都包含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種形式。
專利法對專利侵權主要是采用民事制裁,專利管理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在處理侵權的時候,主要是責令侵權人停止侵 權行為和賠償損失。停止侵權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防止繼續(xù)侵權的方法。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任何人未經許可,為了生產經營目的,實施了侵犯專利的行為, 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停止侵權。同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還可以請求采取預防措施,如處置已經生產出來的侵權產品等,人民法院可以做出訴訟保全的裁定,責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并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責令提供擔保等訴訟保全措施等。專利權人一旦證明了侵權的事實,就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應當貫徹公開原則,使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受到的實際損失能夠得到合理的補償?!秾@ā返?0條和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20條和第21條對專利侵權賠償數額作了如下規(guī)定:1、按權利人受到損失確定,其計算基準是每件專利產 品的合理利潤;2、按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確定,其計算基準是每件侵權產品的營業(yè)利潤或銷利潤售;3、上述二項都不能確定時,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確定;4、無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法院可以在5000元至30萬元之間加以確定,最多不超過50萬元。
另外,由于專利侵權行為不僅使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的經濟利益受損,而且往往使他們的業(yè)務信譽受到損害。因此,專利權人不僅可以要求經濟損失賠償,而且還可以要求采取恢復專利權人的業(yè)務信譽的措施。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兩年。訴訟時效的起始日期是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也就是說,從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其專利權受到侵犯之日起兩年內,可以對侵權人起訴,超過這個時效期限,法院就不予受理了。
我國《專利法》對侵權行為中的假冒他人專利、泄露國家機密、徇私舞弊等行為規(guī)定了行政責任。另外,我國專利法還對侵犯發(fā)明人或者設計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規(guī)定了行政責任。其目的在于維護科技人員和進行科研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員的合法權益,以保護和激勵他們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 2000年《專利法》還獨列一條作為第59條:“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告,可以處 5萬元以下的罰款。” 這樣,專利管理機關可依法主動出擊,有力地打擊假冒專利的違法行為。這對于維護專利的聲譽,更好地發(fā)揮專利制度的作用,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專利管理機關的執(zhí)法職能,維護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保證專利制度的健康發(fā)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專利侵權主要給予民事制裁,但有時也需要刑事制裁。因為侵權不僅僅涉及專利權人的財產權,有時也涉及公共利益。 對違反公共利益的最有效的制裁是刑事制裁。我國專利法對假冒他人專利、泄露國家機密以及徇私舞弊這三種行為規(guī)定了刑事責任,分別規(guī)定于《專利法》第58、 64、67條。1、假冒他人專利是指非專利權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在其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人為地標注專利權人的專利標志或者專利號,冒充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以假亂真,以劣充優(yōu),在市場上銷售的行為。
2、我國專利法規(guī)定,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將在國內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首先向我國專利局申請專利,并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后,委托國務院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規(guī)定這樣的申請、審查程序,目的是保守國家的機密。對于違反法律, 擅自向外國申請專利,泄露國家機密的,由行為人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比照刑法以泄露國家秘密罪論處。3、徇私舞弊是指在受理、審批專利申請的工作中或者在接受申請人委托辦理專利事務的工作中,或者在處理專利糾紛工作中,明知是不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而授予專利權,或者明知是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而駁回申請,或者剽竊申請人的技術等行為。執(zhí)法、司法人員的徇私舞弊行為不僅給直接受害人造成損害,還妨害了國家法律的實施,破壞了法制的尊嚴,因此必須依法堅決制止并予以制裁。
專利 2015-06-23 21:30:26
專利即專利權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向發(fā)明人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內生產、銷售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發(fā)明的排他權利。專利分為發(fā)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專利侵權 2015-03-30 09:30:53
專利侵權責任是指在專利權的有效期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其專利的行為。這里所講的實施,對產品專利而言,是指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該專利產品,對方法專利而言,是指使用該專利方法或者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對于工業(yè)產品外觀設計而言,是指制造、銷售、進口該外觀設計產品。其中,許諾銷售是新修正的專利法增加的內容。
解決了105W+個問題
今日咨詢:39條,律師解答:37次
您好,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由于我在咨...
您好,專利糾紛的時效為2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之日起計算。所謂得知,是指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確切發(fā)現和知道其權益受到侵害。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庭審活動錄音錄像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項規(guī)定,在庭審中,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紀律或者有關法律規(guī)定,破壞法庭秩序、妨礙訴訟活動順利進行的,庭審錄音錄像可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