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3年起開始為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開設《當代刑法理論前沿問題研究》、《刑法總論》、《刑法各論》、《刑法專論》、《金融犯罪研究》、《港澳臺刑法比較研究》、《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犯罪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曾于1995年底至1998年初在新華社香港分社研究室(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相當于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gòu))參加香港回歸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研究。2003年4月作為國際訪問學者赴美國考察學習。
劉憲權(quán)教授從教近30年,培養(yǎng)博士生50余名,碩士生190余名,本科生數(shù)萬名,[4] 連續(xù)15年被全校學生投票選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師”,并先后被評為“寶鋼教育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名師”,“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領(lǐng)軍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高等教育教學名師”、“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首屆教書育人楷模”、“中國法學高產(chǎn)作者”、“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全國首批“萬人計劃”(即中組部“高端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項目;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法治與法學研究項目1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10余項,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人民日報》、《檢察日報》、《解放日報》、《法治日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論文600余篇,出版學術(shù)著作40余部,著作、論文獲國家和省部級優(yōu)秀成果獎 10余項,多項研究成果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關(guān)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 有關(guān)信用卡規(guī)定的解釋》、《反洗錢法》、《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等法律法規(guī)所采納;被聘為上海“東方講壇”講師團成員作法制宣傳教育講座50余次,為相關(guān)部門作法治理念及司法實務講座300余次,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檢察院等20余家司法機關(guān)聘為咨詢專家和審委會顧問,常年擔任電視臺、電臺法制節(jié)目特邀嘉賓,是上海市地區(qū)家喻戶曉的知名公眾人物;擔任兼職律師承辦案件300余件,其中重大案件33 件,成功無罪辯護15 件。
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核心報刊雜志發(fā)表論文600余篇。獨著和參著:《中國刑法學講演錄》、《中國刑法理論前沿問題研究》、《證券期貨犯罪理論與實務》、《金融犯罪理論專題研究》、《金融犯罪刑法理論與實踐》、《金融犯罪刑法學專論》、《刑法學專論》等學術(shù)著作共40余部;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證券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涉信用卡犯罪研究》、國家“七五”法學重點研究課題《各國刑法比較研究》、國家“九五”重點圖書選題《金融風險防范與犯罪懲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研究課題《犯罪與刑罰理論專題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邪教活動的法律控制》等課題;并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刑法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主編《刑法學》、《中國刑法學》、《刑法學專題理論研究》、《金融犯罪案例研析》等多本教材。
(1)涉信用卡犯罪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1年6月—2013年6月,項目負責人
(2)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罪懲治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2009年6月—2011年9月,項目負責人
(3)金融犯罪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5年6月—2007年6月,項目負責人
(4)證券犯罪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2年6月—2004年6月,項目負責人
(5)打擊拐賣人口犯罪的法律對策,美國政府資助項目,2002年1月-2003年6月,項目負責人
(6)突發(fā)性公共危機的法律應對研究,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課題,2004年3月-2006年4月,項目負責人
(7)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犯罪研究,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2004年7月-2006年7月,項目負責人
(8)中國刑法理論前沿問題研究,上海教委重點學科課題,2002年9月—2005年9月,項目負責人
(9)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刑事法理論,上海茂盛國際有限公司委托,2004年1月-2004年8月,項目負責人
“七五”期間全國法學重點研究課題《各國刑法比較研究》
國家“九五”重點圖書選題《金融風險防范與犯罪懲治》
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重點研究課題《犯罪與刑罰理論專題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證券犯罪研究》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邪教活動的法律控制》和《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法律應對研究》
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犯罪研究》、《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罪懲治研究》
美國政府資助項目《打擊拐賣人口犯罪的法律對策》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證券期貨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涉信用卡犯罪研究》
( 1 )《中國刑法學講演錄》,專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 《金融犯罪刑法學專論》,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金融犯罪刑法理論與實踐》,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版
( 4)《刑法學專論》,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
( 5 )《證券期貨犯罪理論與實務》,專著,商務印書館 2005 年版
( 6 )《證券期貨犯罪比較研究》(英文版),專著,荷蘭艾柔默斯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 7 )《金融犯罪理論專題研究》,合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
( 8 )《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犯罪理論與實務》,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 9 )《刑法學》,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 10 )《打擊拐賣人口犯罪的法律對策》,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 11)《中國刑法理論前沿問題研究》,主編,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 12 )《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 2005 年度)第二卷:實務問題研究》(上、下冊),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 13 )《刑法學研究(第 1 卷)》,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 14 )《刑法學研究(第 2 卷)》,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 15 )《犯罪與刑罰理論專題研究》,副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6)《刑法學研究(第 3 卷)》,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7)《刑法學研究(第4卷)》,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版
(18)《刑法學研究(第5卷)》,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19)《刑法學研究(第6卷)》,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20)《刑法學研究(第7卷)》,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21)《刑法學研究(第8卷)》,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2)《刑法學研究(第9卷)》,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3)《刑法學研究(第10卷)》,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4)《金融犯罪案例研析》,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5)《證券期貨犯罪刑法理論與實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6)《中國刑法學講演錄(第二版)》,專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7)《涉信用卡犯罪刑法理論與實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故意犯罪停止形態(tài)相關(guān)理論辯證》,《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2)《罪數(shù)形態(tài)理論正本清源》,《法學研究》2009年第6期
(3)《我國金融犯罪刑法分類質(zhì)疑》,載《法學評論》 2007 年第 4 期,獨著
(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疑難問題刑法評析》,載《政法論壇》 2008 年第 2 期,獨著
(5)《<刑法>第13條“但書”條款司法適用相關(guān)問題研究》,載《現(xiàn)代法學》 2011年第6期
(6)《“職業(yè)綁手”受雇控制被害人行為定性研究》,載《政治與法律》 2012年第 2 期
(7)《 < 刑法修正案 ( 六 ) 草案 > 評析》,載《法學》 2006 年第 2 期,獨著
(8)《傳統(tǒng)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載《法學》 2005 年第 5 期,獨著
(9)《共同證券期貨犯罪疑難問題探討》,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4 年第 1 期,獨著
(10)《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載《法學》 2004 年第 5 期,獨著
(11)《我國洗錢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載《政治與法律》 2005 年第 6 期,第一作者
(12)《假冒專利罪客觀行為的界定與刑法完善》,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6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13)《我國洗錢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載《政治與法律》 2005 年第 6 期 獨著
(14)《建立和諧社會突發(fā)危及應對機制的法制軌道》,載《法治研究》 2005 年第 4 期獨著
(15)《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犯罪數(shù)額認定分析》,載《法學》 2005 年第 6 期 獨著
(16)《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刑法適用與完善》,載《浙江大學學報 ( 人文社會科學版 ) 》 2006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17)《“銀廣夏事件”的刑法思考》,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2 年第 1 期,獨著
(18)《我國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的再思考》,載《法學》 2002 年第 2 期,獨著
(19)《我國刑法理論上的牽連犯問題研究》,載《政法論壇》 2001 年第 1 期,獨著
(20)《 2001 年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年會綜述》,載《法學》 2001 年第 11 期,獨著
(21)《關(guān)于綁架、拘禁索債型犯罪定性若干問題研究》,載《法學》 2001 年第 9 期,獨著
(22)《論金融詐騙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載《法學》 2001 年第 7 期,獨著
(23)《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犯罪行為的刑法分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0 年第 6 期,獨著
(24)《論我國新刑法中的結(jié)合犯》,載《法學》第 2000 年第 8 期,獨著
(25)《婚內(nèi)定“強奸”不妥》,載《法學》,第 2000 年第 3 期,獨著
(26)《完善證券期貨犯罪刑事立法》,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6 年 2 月,獨著
(27)《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行為方式之解讀》,載《法商研究》 2005 年第 1 期,獨著
(28)《信用卡詐騙的司法認定》,載《政法論壇》 2003 年第 3 期 獨著
(29)《“性賄賂”行為犯罪化不足取》,載《法治論壇》 2003 年第 2 期 獨著
(30)《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案件對民事合同效力的影響研究——以非法集資案件中的合同效力為視角》,載《政治與法律》2013年第10期,第一作者
(31)《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兜底條款”解釋規(guī)則的建構(gòu)與應用》,載《中外法學》2013年第6期,獨著
(32)《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對刑法適用之影響》,載《法學》2013年第12期,獨著
(33)《關(guān)于中國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發(fā)展》,載《立命館法學》2013年第1號,獨著
(34)《刑事法治視域下處理虐童行為的應然路徑》,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年第1期,第一作者
(35)《克減冤假錯案應當遵循的三個原則》,載《法學》2013年第5期,獨著
(36)《論刑法中法律擬制的設置規(guī)則》,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年第9期,第一作者
(37)《刑法嚴懲非法集資行為之反思》,載《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獨著
(38)《論內(nèi)幕交易罪最新司法解釋及法律適用》,載《法學家》2012年第5期,獨著
(39)《限制或廢除死刑與提高生刑期限關(guān)系論》,載《政法論壇》2012年第3期,獨著
(40)《信用卡“養(yǎng)卡”,“套現(xiàn)”行為的刑法定性分析》,載《法學》2012年第7期,獨著
(41)《騙取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的定性研究》,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年第9期,第一作者
(42)《盜竊罪新司法解釋若干疑難問題解析》,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獨著
(43)《論我國金融犯罪的刑罰配置》,載《政治與法律》2011年第1期,獨著
(44)《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載《法學雜志》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45)《我國<刑法修正案(八)>時間效力司法解釋規(guī)定評析》,載《法學雜志》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
(46)《涉信用卡犯罪對象的評析及認定》,載《法律科學》2014年第1期,獨著
( 1 )專著《證券期貨犯罪比較研究》(英文版),荷蘭艾柔默斯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獲 2002—2003 年華東政法大學優(yōu)秀專著獎。
( 2 )論文《我國刑法理論上的牽連犯研究》,獲 2002 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 3 )論文《 WTO 與經(jīng)濟中心城市治安管理》,獲 2002 年中國警察學會理論研討一等獎。
( 4 )論文《和諧社會視野下突發(fā)金融事件應對機制的法律思考》,獲 2005 年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獎。
( 5 )論文《論拐賣人口犯罪的刑法完善》,獲 2005 年中國法學會“ 西湖杯 ” 優(yōu)秀刑法論文特別獎。
( 6 )論文《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突發(fā)危機應對機制的建立》,獲 2005 年中國法學會 “ 構(gòu)建和諧社會法治保障 ” 征文二等獎
( 7 )著作《證券期貨犯罪理論與實務》,獲 2006 年第二屆全國法學科研成果三等獎。
( 8 )主編的《刑法學》教材, 2007年獲上海市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 9 )著作《金融犯罪刑法理論與實踐》,2009年獲第三屆全國法學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10)論文《罪數(shù)形態(tài)理論正本清源》,獲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11)著作《金融犯罪刑法理論與實踐》,獲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
(12)著作《金融犯罪刑法學專論》,2012年獲上海市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
(13)論文《新中國刑事法治中罪刑法定原則的發(fā)展》,2011年獲中國法學會“馬克昌杯”優(yōu)秀刑法論文二等獎。
(14)獲“2011年中國法學高產(chǎn)作者”榮譽稱號。
(15)獲“2012年中國法學高產(chǎn)作者”榮譽稱號。
(16)論文《罪數(shù)形態(tài)理論正本清源》(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4期),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
解決了105W+個問題
今日咨詢:27條,律師解答:27次